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微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2)

来源: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2 在教学大纲中细化课程思政 教学大纲是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对课程授课内容、时间节点、重点难点、考核要求等要素以纲要形式编写的

2.2 在教学大纲中细化课程思政

教学大纲是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对课程授课内容、时间节点、重点难点、考核要求等要素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学科知识的范围、目的、任务、深度等要求。[5]课程教学大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具体安排,也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约定,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权利。[6]对于教师,需要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在课前对教学细节做精细准备,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对于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做好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因此,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元素的含有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 的布局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微电子技术”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内外,在教学设计上重视课程教学的价值观教育,强化育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的章节之中,明确提出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3 高校教师意识上重视课程思政

教师是课程建设、课堂授课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期间主要的启发者、指导者和陪伴者;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价值引领优势,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力量,也是课程思政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将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元素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在看似平常的教学全过程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目的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微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微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教师需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拓宽专业领域视野,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的培养,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切实领会“以本为本”的本质含义,不断自我学习,与时俱进,严守课堂纪律,强化课程教学的政治责任。自觉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纲领,做好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丰富,使专业课程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教学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激励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整个教学实践中贯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义不容辞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4 深度挖掘与融合思政元素

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是“微电子技术”课程是否能真正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的根本保障,而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盐溶于水”般地融入课程专业知识是课程思政成败的关键。微电子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强国的“卡脖子”工程,是实现中国梦必须首先突破的关键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早已融入人类从高新技术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隐含着坚定学生信念的爱国情怀、启迪学生思维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兴趣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陶冶学生情怀的人文精神。课程核心知识中隐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可以挖掘,只要教师课前认真品味内容脉络,提高挖掘和和融合思政元素的紧迫性和敏感性,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沐浴中,提升完美的人格,陶冶高尚的精神境界,有效实现课程育人目的,使专业课程真正成为与价值观同频共振之课。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要“确保把青年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个过程,除通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应当加强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给每门课程树魂,各门课程形成合力,以达到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每一专业、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建设课程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课程间的思政融合和提升教师价值引领能力是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必由之路。

[1] 郝跃等.微电子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2] 周泛海等.浅析新形势下大学课堂的主要任务[J].大学教育,2019(2):1-3.

[3] 宋伟.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 (5):104-106.

[4] 方玉明等.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4(4):33-35.

[5] 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Z].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64.

文章来源:《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网址: http://www.wdzxyjsjzz.cn/qikandaodu/2021/0222/484.html



上一篇:基于相干光的微电子光学测量系统技术分析
下一篇:立足时代发展大潮开创数据存储新篇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投稿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编辑部|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版面费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论文发表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