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面向非电类专业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改研究(2)

来源: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包含了二极管、三极管、多级放大电路、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很难在较短

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包含了二极管、三极管、多级放大电路、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内容和原理系统。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些书本上的抽象的课程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内容相联系,并通过多种渠道直观地展示,加强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在传授理论与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不同专业的交叉信息,将不同学科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原理融合到某一个特定的知识框架中,并将其在实际的问题中加以运用和解决,从而强化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多维度思考问题能力,进而培养更全面的科技人才。

3 混合式的教学途径

面向非电类专业的电工与电子基础课程是提升传统工科专业技术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这不仅有助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而且可以使教学资源如不同学科的交叉知识得以整合,进而形成新形势背景下的混合式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受到单一知识理论体系的制约,引导学生在原理知识理论的学习基础上,获得更全面的能力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建立特定的互联网资源分享点,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资源分享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分析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的交叉信息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展知识的广度,从而让学生可以更高效的自主学习。

在面向非电类专业的电工与电子学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电工与电子学这门课程的本身的鲜明特色。首先,教师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的划分,针对不同的非电类专业,选择不同的知识重点和理论体系,并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案,以便于在面对各个不同的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适合自身专业的电工电子理论和原理知识。比如面对机械设计和制造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在电子技术理论基础部分的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需要更为深入的讲解。面对能源动力专业的学生,我们在电工学理论基础部分,需要更为透彻的传授和解惑。但是,这并不代表面对这些不同的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只讲授部分的电工学或电子学理论基础知识,而是在全面讲解电工学和电子学的知识体系过程中有所侧重。在全面考量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基础、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合理地有效地制定教学计划,进而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考虑到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并通过课堂反转等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建立良好的课堂生态,让原本单一的抽象的专业问题,通过不同专业的知识理论交叉角度,使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加强了教学效果。为了让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电工学与电子学信息理论基础,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一定的实验课程环节,比如如何正确的识别和使用电子元器件,如何正确的阅读电气设备的手册和铭牌,如何判断电气电子设备的质量和参数,如何根据本专业的技术需求设计基本的电路并进行有效地连接,如何分析电子电路的基础简单故障的能力等,从而可以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4 结语

在新时期的科技浪潮背景下,传统的非电类专业对电工和电子学的知识需求越来越迫切。面对新形势下的非电类专业人才的电气和电子技术知识理论体系需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智能化教学手段,融合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合理地有效地有区分的讲授深浅适度的电工与电子学内容知识,从而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多学科知识的信息融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使各个非电类专业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1]王勤,程辉.高频电路实验课教改的探索和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35-36.

[2]车爱静,李雪梅,王学军.电路原理课程教改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6):283-284.

[3]邹虹,周围,王华东.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数字电路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02):147-148.

文章来源:《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网址: http://www.wdzxyjsjzz.cn/qikandaodu/2021/0629/608.html



上一篇:鄞州人才招商加快质量新鄞州建设
下一篇:机器人疯了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投稿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编辑部|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版面费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论文发表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