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芯历史】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西电微电子学(2)

来源: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外,还有众多优秀的教授代表,如朱樟明、张进成、马晓华、韩跟全、吕红亮等,他们是微电子学院的中流砥柱,也是学院亮丽的“名片”。 除了科研

此外,还有众多优秀的教授代表,如朱樟明、张进成、马晓华、韩跟全、吕红亮等,他们是微电子学院的中流砥柱,也是学院亮丽的“名片”。

除了科研方面有西电的特色外,从西电走出来的人才也有其独特的烙印。

“首先,西电是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是伴随着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红色基因流淌于每一位西电人的血脉之中。所以,学子的政治修养和觉悟是非常高,他们是有理想有情怀的一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西电红色基因与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之中。”黄伟书记如是说。

其次,西电学子的专业性、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基本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不管身处哪个工作岗位,都能发光发热,成为必不可缺的一颗“螺丝钉”。

三是学子富有团结精神。不仅善于合作,也甘当“配角”,协助团队完成重要工作。

黄伟谈到,“用人单位对微电子学院的学生有口皆碑。今年暑假,我们组织老师到相关产业公司和科研院所进行深入调研的同时,也对我们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回访。事实证明,西电毕业的学生,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技术岗位,不管是身为课题负责人或者项目执行者,都具备以上优点。有些校友在一个单位一干一辈子,不仅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更是因为他们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干,这种境界和情怀就不一样了。”

正是一个个西电人坚定的远大理想和情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的事业追求融入到国家命运当中,在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不仅使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更为祖国的微电子事业添砖加瓦。

人才缺口问题如何破局?

数十年来,西电微电子人才源源不断的走向工作岗位,但对于整个产业而言仍显不足。特别是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了重大的窗口期,整个行业都将进入全面全速的向前推进阶段,此时,巨大的人才缺口难免掣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3%,但却面临32万高素质人才的缺口:我国每年与集成电路行业相关的毕业生约20万左右,但只有不足3万人进入该领域从业,高校培养和人才输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用人标准严格,院校优等生并不等于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岗位适配度低也导致芯片人才供给不足。

面对市场规模持续增加但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的局面,黄伟书记认为,任何一个行业短期内突然爆发,人才短缺都将难以避免。这种现象不是现如今独有,“从历史角度来看,每当一个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人才总是会有缺口的,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黄伟谈到。

针对这个问题,是否有解决的良方?黄伟书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主要有三个解决途径。一方面,从高校角度,加快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来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这是一条重要的渠道。不过,他同时指出,高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成长周期和规律性,耗时较长,但无论怎样都要长期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所以人才需求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院校的培养和配合,还需要交叉学科人才来补充,比如通讯、电子信息工程、软件技术、计算机,包括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人才都可以融合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因此,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向相关领域拓展、吸收来引进,这被视为另外一个主要渠道。

再者,人才的招揽范围应该面向世界,任何国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还需要面向世界去招揽一流人才,同时,学校培养人才也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吸引,相互提升的过程,能够有效解决人才缺口问题,也很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黄伟说到。

无论何时,高素质人才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面对当前核心技术的“锁喉之痛”,如何有效破局和实现弯道超越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学子们的历史使命。

结语: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胸怀天下的气度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在西电人身上传承。在新的时代,西电微电子专业学子们正以所知所学将一腔抱负挥洒在半导体产业上,把西电红色基因与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之中,以西电精神立德铸魂,写就半导体赤子的时代史诗。

文章来源:《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网址: http://www.wdzxyjsjzz.cn/zonghexinwen/2020/0826/377.html



上一篇:「芯历史」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西电微电子学
下一篇:芯片强国,微电子专业特别解读!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投稿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编辑部|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版面费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论文发表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